遠見雜誌六月專題:以色列,教育就是不一樣

以色列最近在台灣的曝光量開始增加了。遠見雜誌本月以以色列教育作為專題報導對象,而天下雜誌也將下個禮拜推出商業相關的報導,歡迎大家多加留心注意。

從幼稚園就開始做實驗,自己動手找解答

以色列是全球工程師最密集的國家,而過去幾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,幾乎都來自以色列。以色列在生化、醫療領域世界馳名,到底科學教育是如何從小啟發的?

為了尋找答案,《遠見》採訪團隊來到有「以色列科技研發大腦」之稱的魏茲曼科學研究院(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)。在以色列重多智庫中,魏茲曼就是其中之一,並出了三位諾貝爾獎得主。

     曾有人開玩笑,如果阿拉伯世界要投炸彈,第一個要炸的應該是魏茲曼科學研究院,因為這裡有太多人才寶藏。

實驗室像遊戲場 把科學變好玩

     位於魏茲曼科學研究院的正中心是占地1萬平方公尺的克羅科學花園(Clore Garden of Science),來到這裡,彷彿置身兒童樂園,一個放大版的科學實驗室,像遊戲場一樣好玩。這是全世界第一個「室外科學博物館」,隨時上演著上百種科學實驗。以色列科學教育有什麼祕訣?答案就在這裡。

     這座科博館隸屬於「大衛森科學教育中心」(Davidson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),是魏茲曼旗下專門推動青少年科學教育的機構。每年,將近30萬兒童在這裡接受各種科學訓練。

     但這裡不只是小孩的天堂,大人們也能玩得不亦樂乎。放眼望去,可看到幼稚園孩子們專注地看著解說員,教大家如何製作冰淇淋,學校老師與導護媽媽們看得津津有味。幾個小學生拿著立體西洋棋打鬧,原來下棋也可以很好玩。看似中學生,正專心聽著如何利用自然景觀營造聲音鏡子(Sound Mirror),這輕鬆有趣的課程,背後可是結合物理學與生物學。

     猶太人認為,學校不是教育唯一場所,校外教學更是學習的延伸。因此從小學到中學,都有不同戶外課程。連現役軍人也會利用每週「文化日」(Culture Day)到科博館學習。現代戰爭多與高科技有關,吸引阿兵哥們實際體驗「自然課」,並分組研究通訊基本原理。

     這裡最可貴的地方是,把台灣學生很害怕的科學,變得易懂又好玩。尤利亞是小學三年級學生,他和老師、同學們從耶路撒冷過來,他最喜歡過濾水的實驗,只要簡單幾個步驟,就可以將原本渾濁的髒水過濾,他決定回去要在家附近的小溪試試。

     「其實科學無所不在。來這裡不需懂物理,只要用最簡單的話語解釋,不用任何公式,就能教會你。」解說員馬道夫說。這裡的解說員採取輔導角色,選擇不告訴孩子怎麼做,只讓他們自己探索。

繼續閱讀請進入遠見雜誌官網

發表留言